咖啡/茶飲
[
首頁
] [
聊天
] [
搜尋
] [
主題列表
]
[
相簿
] [
資訊
] [
後臺
] [
重整
] [
管理員信箱
]
[
遮蔽敏感圖片
]
咖啡/茶飲
[隱藏表單]
夜間
咪
茄
櫻
星
湯
紳
歌
暮
[投稿]
|∀゚ )ノ <
[
版面問題回報/版務討論區
]
名 稱
E-mail
標 題
顏文字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無貼圖
連貼機能
刪除用密碼
(刪除文章用。英數字 8 字元以內)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 JPG / PNG / SWF / MP4 / WEBM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10 MB。
回文時 E-mail 欄位填入 sage 則不推起討論串。
本板支援防捏他語法,使用例:
[neta]
捏它文
[/neta]
。
本版支援 NicoNico 和 Youtube 網址自動轉影片功能。
本版支援 PixivID 自動轉網址功能,可轉換作者ID:
id=
457541 與圖片ID:
illust_id=
5021766
*您選擇關閉了JavaScript,但這對您的瀏覽及發文應無巨大影響
咖啡的誘惑
[12/04/01(日)01:36 ID:B22mJBMw]
[
檢舉
]
No.1007
推文
(
JPG - 3 KB - 117x140
)
《三聯生活周刊》 第666期,2012年1月16日出版
咖啡,這種充滿香氣的黑色液體,被稱為“市民社會的血液”,在現代文明的血管裏流動。它年產700萬噸,年零售額約700億美元,是僅次於石油的世界第二大交易商品。這種苦澀又酸甜的飲料,是世界上被最廣泛的地區消費的飲料之一。
鮑勃·迪倫有首歌,叫《再來一杯咖啡》。鮑勃·迪倫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是一位猶太商人的兒子。這首歌的旋律如在哭墻前的祈禱,充滿猶太人的憂傷。與鉆石一樣,咖啡與猶太人也有不解之緣。17世紀,第一代資本主義商人,其中多數是猶太人,開始以雄厚的財力開拓市場。咖啡從一開始就離不開資本。咖啡樹從播種到采摘需要5年,個體農戶無法栽種。都是在大種植園經濟形態下種植的。咖啡味道苦澀,並非一喝就會喜歡上它。對咖啡的嗜好,需要培育。當時,從事咖啡貿易的商人基本上同時也經營咖啡屋,培養用戶。咖啡的特殊之處首先在於,一般人不知道如何做咖啡;做好了的咖啡不能久放,一般15分鐘以後就變了味,所以得現做現喝。因此才有了咖啡館這門生意。咖啡館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社交場所。猶太人不僅追求利潤,還能夠創造利潤。他們創造的不僅僅是市場,而是能夠創造產生利潤所需要的一切,核心是,創造孕育利潤的生活方式。直到現代的各種餐飲業中,最需要花費內外裝潢費用的就是咖啡屋。一位英國作家描寫納粹德國時期猶太人家庭的逃亡,仍不忘這樣一個細節:桌上精美瓷器裏帶著余溫的咖啡。
原產非洲埃塞俄比亞、最初盛行於阿拉伯世界的咖啡,被商人傳播到了全世界。從東非流向北非,再從北非轉進西亞,接下來進軍歐洲:1652年倫敦,1666年阿姆斯特丹,1671年巴黎,1683年維也納,1686年紐倫堡、雷根斯堡、布拉格,1687年漢堡、萊比錫都出現了最早的咖啡屋。但是 咖啡的產量並沒有增加。也門的咖啡產量在最多的年份也沒有超過1萬噸,而消費則迅速上升。在現代資本主義誕生以前,這種供應短缺除了刺激價格上漲之外,不會帶來生產的增加。龐大的消費量和稀少的產量,使得咖啡貿易成為利潤豐厚的行當。
18世紀左右,消費主義得到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是,被人們視為必需品的物品清單大大擴展。到了法國大革命時,巴黎工人已經把咖啡和糖一起列為他們亟須得到的必需品了。咖啡曾經是上層精英的昂貴藥用飲品,而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巴黎人每年消費的咖啡竟已達250萬磅,糖已達650萬磅。咖啡館不僅供應咖啡,還提供策劃革命、談論生意、閱讀和閑聊的場所,更明顯地具備了消費主義的特征。到了20世紀50年代,咖啡成為美國中產階級的必備飲品,而咖啡先加糖還是先加奶,也成了區分上層階級與工人階級生活方式的印記。也是在這個時候,越來越多的過去的奢侈品正在變成大眾的必需品,比如,煙絲、化妝品、裝飾扣、廉價的珠寶和時裝。咖啡已經變成一種與所有階層的嗜好有關的消費品。此時,在殖民體系下,咖啡已經在斯裏蘭卡、爪哇,蘇門答臘、東帝汶和巴厘形成了大規模的種植園。到了19世紀末,像雀巢這樣的資本主義食品巨頭們,已經建立了世界咖啡產銷的供應鏈,將巴西、墨西哥、印度、越南、盧旺達、海地等國家都納入了種植園體系。消費的增長,最初通過咖啡種植的地理擴張得到滿足。
那時,咖啡種植仍然是傳統的蔭蔽種植方式。傳統的蔭蔽種植咖啡農場,其結構就像一片森林。一層又一層。常常果樹和硬木樹層層疊疊,還有生長在樹頂的植物,如蘭花,以及周圍的灌木叢。陽光透過層層的樹葉,只星星點點地照在喜陰的咖啡上;綠葉也為咖啡遮擋風雨。那是一派田園風光的景象,森林中與灌木叢中容納了極其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有一個統計,你能夠在這片景象中找到40多種物種。這些樹維護了土壤的質量。當地農民按照傳統種植的方法,把咖啡堆積起來,讓其變成漿狀的肥料,其過程中不使用任何的化學肥料和藥劑。農民們也很聰明地在咖啡樹蔭下種植香蕉和水果樹等,以此來增加家庭的額外收入和提供日常食物。你甚至不需要除草劑。生態系統以自然的方式周而復始,使土壤始終保持著肥力。
直到30多年前,一種新的種植方法——日照咖啡被開發和推廣。這是“綠色革命”的一部分。1953年,美國科學家諾曼·柏洛格在墨西哥的研究所研究培育出了產量比普通小麥多5倍的高產小麥。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他的研究成果被發展中國家所采用,從而掀起了一場以高產量品種的農作物為主軸的農業技術革命。它的主旨,是通過大規模灌溉和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相關技術,大規模地推廣產量高、適應性廣的優良小麥和水稻品種。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糧食產量發生了革命性的進展。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其他國際發展機構鼓勵咖啡農種植日照咖啡。新的種植方式使產量大大增加,是過去的3倍。通過增加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咖啡變得耐曬了,生長周期提速了,除草劑和殺菌劑的適用範圍也大大增加。在很多咖啡園,原來的種植結構被破壞掉了,變為單一咖啡作物。大力推進農改的國際金主,如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世界銀行等,都有這樣一個觀念:糧食增產趕不上人口膨脹,所以要增產。綠色革命的成果常被描述為:墨西哥,一個40年代仍需進口一半以上自用糧食的國家,在1964年已可以出口50萬噸小麥;印度在1966年收成了1700萬噸小麥,好過了過去最好年產的1400萬噸。暴增的產量讓人們手足無措,以至旁遮普的所有學校都被迫暫時關閉,教室被移作大豐收季的應急倉庫。
對綠色革命的反思很快就開始了。無論是在墨西哥還是印度,自90年代以後,這些神奇種子的魔力已經耗盡。不管是米或小麥的增產率,都已開始低於人口的增長率,年增產率跌到0.5%左右。化肥與人之間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使用了化肥的農作物在加快生長速度的同時,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卻變低了,為此不得不使用更多的農藥,以致最後對人體產生危害。土壤的肥力也受到破壞,農藥越用越多,但單位產量越來越少。采用了日光種植法的咖啡園,生態環境都遭到了破壞。隨著科技的發展,咖啡行業還開始發展種植咖啡雜交防曬品種,其種植量占了世界將近70%的咖啡生產。結果導致了熱帶雨林漸漸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防曬品種咖啡林,大大破壞了原始的生態環境。大量投入化肥和農藥破壞了土壤的肥力並滲入到當地的水源,水源也遭到了汙染。像砍伐森林、農藥汙染、毀壞棲息地、破壞土壤和水源等環境惡化問題,對現代咖啡農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無標題
[12/04/01(日)01:36 ID:B22mJBMw]
[
檢舉
]
No.1008
推文
擴大產量,意味著更低廉的成本價格,咖啡農的收入更加無以為繼。拉吉·帕特爾在他的《糧食戰爭》一書中講述了一個烏幹達咖啡種植農自我剝削的食物生產鏈,他們種的咖啡以每公斤14美分的價格賣給本地的二道販子,二道販子再以每公斤19美分的價格轉賣給咖啡加工廠。然後,加工過的咖啡每公斤加價5美分,裝袋,以每公斤2美分的運費運到烏幹達首都坎帕拉。這時,咖啡的價格已達每公斤26美分。運輸咖啡只是咖啡在進入烘烤器之前的一系列復雜程序的一個環節,還有挑選、分級、確認等環節,然後才被送到咖啡烤烘機跟前。等到咖啡終於到達倫敦雀巢咖啡加工設備跟前的時候,咖啡的成本已升至每公斤1.64美元。而當 咖啡運出加工廠時,每袋咖啡的成本遠遠超過種植成本價的10倍之多。當咖啡終於被磨碎的時候,價格升至每公斤26.4美元,這是烏幹達種植園咖啡價格的 200倍左右。
咖啡公司有新辦法創造利潤。1969年,一家咖啡公司在日本第一次推出了速溶罐裝咖啡。5年後,可口可樂推出了喬治亞咖啡——一種罐裝的咖啡甜飲料,在《飄》的電影中還插入了一條商業廣告。這種灌裝飲料很快走俏。到1975年,日本人每年消耗200萬罐,全日本的咖啡銷售額一年就膨脹了100萬美元。在歐洲,速溶咖啡也占據了18%的市場。作為世界飲料,咖啡的年消費量達到了4000億杯。
當咖啡農快要破產時,雀巢的利潤卻有增無減。2010年,雀巢所有部門和地區的盈利都實現了增長,凈利潤比2009年增長了兩倍多,為342.3億瑞士法郎(約合464.1億美元),銷售額小幅增長至1097.2億瑞士法郎。由於雀巢在市場上占支配地位,它可以規定它與種植商、加工商、進出口商的合作方式,咖啡農只能任由盤剝。一些想要提高成本價的咖啡農面臨著來自食品公司的巨大壓力。埃塞俄比亞農民曾想把自己命名的咖啡——斯丹摩(sidamo)、哈拉爾(harar)、耶加雪菲(yirgacheffe)註冊為商標,把市場份額提高25%。但此舉幾乎一出臺就遭到星巴克的反對,因為年營業額相當於埃塞俄比亞年財政收入3/4的星巴克,不想把市場份額拱手讓出。增收無望、只能在維持生存的邊緣掙紮的農民,沒有任何經濟能力來維護和修復他們腳下所賴以生存和朝夕相伴的土地。在這些土地上,森林遭到砍伐,土壤遭到農藥的破壞。它們的價值,則被遙遠的資本所攫取。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報告,正是世界對咖啡的需要,刺激了印尼咖啡業的興隆。印尼一半的咖啡產量出自楠榜省。咖啡業的興起使得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別處的居民都聚集到楠榜省,來淘“咖啡金”。他們還將目標投向了保護區。世界自然基金會估測,在保護區內有4萬公頃土地被開墾種了咖啡,而當地的農民為了開墾更多的土地種植咖啡,已經向蘇門答臘島上大片的原始熱帶雨林下手了。他們伐木造田不但使古老的樹木減少,還威脅到長久以來以雨林為家的許多珍稀的物種。砍伐行為再繼續,該雨林裏80頭絕頂稀少的亞洲多毛犀牛將瀕臨危險。
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本是亞太地區最質樸的生態系統。這片幾乎從沒有印下人類足跡的原始叢林,面積達250多萬公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熱帶雨林之一,印尼政府在此設立了3個國家級的森林公園。科學家們在探險中發現,原始雨林中竟然隱藏著至少40多種未發現的新物種和珍稀物種,有許多種新鳥類、青蛙、蝴蝶和棕櫚樹,它們顯然還保持著原始面貌。可是,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產的印尼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卻正在遭受最嚴重的砍伐和破壞。當地咖啡出口業的蒸蒸日上,誘使農民非法砍樹木種咖啡。據世界自然基金會估測,蘇門答臘島三大國家公園之一的bukit barisan selatan熱帶雨林占地34萬公頃,如今大約20%的樹木已經被砍伐殆盡,由當地人開墾。雖然不合法,但農民們深諳如何一點一點地、不易被人察覺地擴大種植土地邊界之道。賄賂也不罕見。其結果是,棲息在雨林中的一些印尼獨有的動物,比如亞洲虎、瀕臨滅絕的雙角多毛犀(又稱蘇門答臘犀)以及大象,將因為世界對咖啡因的渴望在10年內從地球上消失。
但事實上,賣咖啡給當地農民帶來的收入,僅僅只能維持他們的溫飽而已。咖啡原材料供大於求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讓咖啡成了其自身成功的受害者。而貧困的農民,則寄希望於種植更多的咖啡豆,以期提高收入。咖啡農的生存與環境進入惡性循環。
----------------------------------------------
美國大概是最喜歡拿“人權”說事的國家,這當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美國人並不指責所有違反人權的行為。比如美國不產咖啡,所有的咖啡都是進口來的,因此美國人能夠接受巴西咖啡種植園中所發生的大規模侵犯人權的事實,比如摘咖啡豆的是不滿八歲的孩子還是不滿六歲的孩子對美國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在咖啡種植園裏勞動著的人們的日工資不超過三美元只能使美國人在喝咖啡時花費更少的金錢。
然而當巴西人開始組裝汽車甚至生產輕型飛機時,美國人就很敏銳地察覺了在巴西的工廠裏存在著侵犯工人權益的事情,確實巴西工廠裏工人的權益應該得到尊重,但美國人同時也應該尊重那些生產和美國經濟利益不發生沖突的巴西咖啡種植園工人的利益。
無標題
[
12/04/11(三)15:07 ID:XJbQ.jHg
]
[
檢舉
]
No.1014
推文
所以儘量去買有註明公平交易咖啡豆,
MUJI很多都是公平交易產品。
無標題
[12/04/14(六)18:50 ID:p9q/Dvj.]
[
檢舉
]
No.1018
推文
(
JPG - 218 KB - 911x683
)
最近我開始自己烘豆子了
這是前一批烘得花神,火侯還差一些,多烘個四分鐘才比較剛好
【刪除文章】[
僅刪除圖檔
]
刪除用密碼:
第一頁
[
0
] [
ALL
]
最後一頁